课程目标:
全面质量管理(TQM)曾是上个世纪中后期的热门话题,但由于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不得要领而逐渐式微。随着中国进入WTO的进程加速,中国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、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。
- 理解TQM的基本思想,提高学员质量意识
- 掌握TQM的基本工作方式,建立和完善企业的TQM管理模式
- 掌握TQM的操作方法,以改善企业的质量水平
参加人员:
与贯彻TQM相关的企业总经理、生产和质量总监、经理、中高级管理人员、质量管理代表和其他相关质量工程师、生产技术人员、研发工程师等执行ISO、QS-9000标准相关的人员。
课程大纲:
课程特色:
老师制造业生产现场经验丰富,与基层接触的时间较长,对产品线布局和站位风险评估方法熟悉,善于举例,表达幽默,与来自工厂的学员容易产生良好互动,通过案例分析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,练习,深入浅出,易于学员接受、理解和运用,应用性强。
授课形式:
知识讲解、案例分析讨论、角色演练、小组讨论、互动交流、游戏感悟、头脑风暴、强调学员参与。
- 理解TQM的基本思想,提高学员质量意识
- 掌握TQM的基本工作方式,建立和完善企业的TQM管理模式
- 掌握TQM的操作方法,以改善企业的质量水平
参加人员:
与贯彻TQM相关的企业总经理、生产和质量总监、经理、中高级管理人员、质量管理代表和其他相关质量工程师、生产技术人员、研发工程师等执行ISO、QS-9000标准相关的人员。
课程大纲:
主题/目标 | 讲 师 | 学 员 |
课程导入 | 自我介绍 | 自我介绍/思考/分组 |
情景回顾:我们是否常常听说 | ||
质量观念分解描述 | ||
培训重点及要求 | ||
问题提出与团队组建 | ||
TQM (全面质量管理) | 课程内容简述 | 简述使用经验 |
第一章 企业现场管理概论 |
管理的定义 | 思考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企业现场管理的目标(QCDPSM) | ||
企业现场管理的五大功能 | ||
企业品质目标 | ||
优秀企业案例分享 | ||
第二章 TQM发展史与管理内容 |
TQM的定义 | 思考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| ||
(一)时代背景 | ||
(二)TQM的发展历程 | ||
(三)ISO9001与TQM的关系 | ||
(四)TQM的核心理念 | ||
(五)TQM的优势和特点 | ||
TQM的管理内容 | ||
-设计、制造、辅助和使用四个过程 | ||
第三章 质量与顾客满意 |
倒霉顾客的伤心经历 | 讨论,思考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狩野(卡诺)模型 | ||
顾客期望的五个层次 | ||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| ||
什么是质量 | ||
超越客户的期望 | ||
案例分析 | ||
第四章 TQM的八大管理原则 |
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 | 思考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领导作用 | ||
全员参与 | ||
过程方法 | ||
系统的管理方法 | ||
持续改进 | ||
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| ||
互利的供方关系 | ||
第五章 TQM推行的重要环节 |
TQM:植树造林,综合治理 | 思考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高层管理的决心与承诺 | ||
全体员工上下一心、群策群力 | ||
具有竞争力的成本 | ||
提供高素质且不断改进之产品与服务 | ||
在顾客中建立优质及物有所值的良好声誉 | ||
如何做到全员参与 | ||
第六章 TQM的理论与工具 |
TQM的实现方法概述 | 练习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PDCA-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| ||
QCC-品管圈活动的形式和演练 | ||
QC手法介绍 | ||
8D介绍 | ||
SPC的功能 | ||
其他工具介绍和案例练习 | ||
第七章 TQM的应用与实施方法 |
今天的质量管理环境 | 提问,讨论与回答老师问题 |
TQM应该涵盖的场合 | ||
十大支柱 | ||
供应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| ||
研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| ||
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| ||
售后和客户服务的理念和方法 | ||
防呆法 | ||
如何做好全公司品管活动 | ||
第八章 TQM与Zero Defect |
零缺陷管理的概念 | 提问,讨论与回答老师问题 |
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| ||
零缺陷的基本原则 | ||
零缺陷管理的实施要点 | ||
TQM与Zero Defect | ||
第九章 TQM的落实 |
戴明14点 | 讨论,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持续的改进 | ||
不停息的PDCA | ||
审核 | ||
课程小结 | TQM - 坚持做最好品质的决心 | 提问与回答老师问题 |
回答学员问题及疑点澄清 |
老师制造业生产现场经验丰富,与基层接触的时间较长,对产品线布局和站位风险评估方法熟悉,善于举例,表达幽默,与来自工厂的学员容易产生良好互动,通过案例分析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,练习,深入浅出,易于学员接受、理解和运用,应用性强。
授课形式:
知识讲解、案例分析讨论、角色演练、小组讨论、互动交流、游戏感悟、头脑风暴、强调学员参与。